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不断实现跨越发展,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现有在校学生36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学校紧贴市场办学,专业覆盖全社会,专业对口行业,班级挂靠企业,先后开设了航空服务、高铁乘务、护理、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55个社会急需专业,挂牌成立了6个等级鉴定考试站。与省内外近5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校先后与韩国、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合作交流办学。通过不懈努力,学校发展壮大成为规模居“西南第一,全国第二”的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2011年被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云南省曲靖幼儿师范学校” “云南省曲靖航空学校” “云南省曲靖护理学校”三所学校,2012年,又在麒麟职校基础上成立了“曲靖开放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市级开放学院。至今,学校与多数知名高校联办,成立了相应的二级学院,学生入学后可以进行多种选择,五年一贯制大专、中高职衔接、三年制普通中专等多种方式就读,实现三年普通中专毕业,四年、五年专科毕业,六年本科毕业。精简就读期间,节约家庭开支,减轻就业压力。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为拓展办学空间,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及教育部要求在麒麟职校建盖“前校后厂”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在省、市、区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学校投资30个亿,占地1500亩,容纳在校学生5万人、企业员工3万人的云南麒麟职教集团已建设完成,云南麒麟职教集团融一所大学,五所中专为一体,形成了读书既就业的一条龙服务,成为“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示范学校、中韩办学示范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云南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亚乔也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 、“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等荣誉称号。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显著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获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郝克明先赞誉学校为“全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喻称学校为“走向全国的一张职教名片”;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到麒麟区视察职业教育,希望我校成为“云南一流、国内知名”的职业学校,省长李纪恒肯定学校办学紧贴市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副省长高峰肯定学校成为了职业教育的“五星级学校”,省人大常务副主任丹增赞誉学校说:“看了麒麟职校的发展,就看到了云南职业教育的曙光”。
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梁公卿称赞学校为“云南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省人大副主任晏友琼希望学校“再创云南省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新辉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司今员王继堂将军赞誉学校是“职业教育典范、国防建设楷模”;成都军区副司今员范晓光为学校挥毫题词“铸国防利剑,育社会人才”。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李守信到校检查工作,感慨地说:“全国有名的职中我基本上都到过,中等职教如何办的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看了你们的办学情况,我找到了如何办职教的答案,增强了我办职教的信心,你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大有作为。”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刘占山欣然题词:“创办一流职校,培育一流人才”。原曲靖市市委书记、现省长助理米东生充分肯定学校走出了“教育产业化、办学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的路子,要求学校达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办学水平。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3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情况,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60余个考察团800余人次先后到学校参观学习。广大干部群众称赞学校办出了人民满意的学校。2005年7月,校长刘亚乔被国家教育部评选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中国职业教育家”;同年11月,学校被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门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中国职业院校500强”。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党委书记、校长刘亚乔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带领广大教职工继续调整教育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学校党委、行政研究决定,学校要以战斗的姿态,饱满的热情,以科学的职教发展理念,以优厚的职教资源,以丰厚的职教建设经验,广大的职教人力资源,争取把学校建成50000人规模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品牌学校。
云南曲靖麒麟职教中心(集团)简介:
云南麒麟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主体为规模西南第一、全国第二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项目建设深受云南省委、省政府、曲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麒麟区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亲自担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选址曲靖城东片区(金江大道旁),征地1200亩,投资15亿元人民币,按5万名在校生、3万名企业员工,前校后厂的模式规则,分两期建设。
一期500余亩土地用于学校建设,占地40万平方米,招标近10亿元的一期工程即将完工,计划今年搬迁入住。二期600余亩土地用于校办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将引进轻加工、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实现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用2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国家级“前校后厂”示范基地,届时,国家教育部将在中心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前校后厂”示范基地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学校按照“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思路,注重加强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紧贴市场开设了学前教育、医学护理、航空服务、高铁乘务、汽车维修、计算机、数控、化学工艺等45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把单一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转变为以职业资格准入为教学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一生多证制”。拓展了学生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出现了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的良好局面。
学校通过市场化运作,广开门路,把办学领域延伸到全国发达地区,与省内外近50家余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并新开辟了国家公安部会务中心、昆明地铁运营公司、上海永亿安费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华硕电脑公司、广东中山曼秀雷敦药业公司、昆明钢铁公司、曲靖驰宏公司、云维集团作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订单培养率达40%,学生就业率达97%以上。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开放大学是一所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以开放教育方式,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终身学习教育的省属公办新型本科高等学校。前身是1979年5月建校的云南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云南作为国家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5个试点省(市)之一。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批准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云南开放大学,成为全国六所之一、中西部唯一试点建设的开放大学。2012年12月28日,云南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云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云南省学分银行、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云南老年开放大学、云南乡村振兴教育学院设置在其中。2009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开放大学与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办学,实行“一所学校、一个法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双模式”办学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学校作为国家开放大学云南分部,是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开放大学在云南招生办学的具体任务,全面负责在云南省内组织开展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招生、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办学工作。
学校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推动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培养需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方针,坚持职业人才培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办学制度完善、学科专业发展、教学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能力提升、建设高水平新型大学,形成了学校独具风貌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有机融合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培育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云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直招士官先进单位、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等荣誉,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双高”建设,先后成为云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云南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培育院校。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健康护理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中体户外运动产业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学院(美育部)等教学学院。现有呈贡、学府两个校区,校园面积842亩,建筑面积33.78万平方米,纸质图书88.55万册,电子图书718.99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超星知识服务平台、软件通、起点考试网5个数据库。建有实验实训大楼和产教融合大楼,以及校内实验实训室181个、校内外实训基地128个和云南省第49、106两个职业技能鉴定所。举办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14个;开设云南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47个,其中16个本科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遴选成为“云南省新学科培育计划”26个一流建设学科;开设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专业45个,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专业群成为云南省第一期“双高计划”建设A档专业群,化工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分别入选云南省第二期“双高计划”立项建设专业群和培育建设专业群,18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专业。现有教职工1057人(不含办学体系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668人,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223人,博士101人,硕士491人,“双师型”教师318人;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人才9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科技副总1人,国家级省级教指委委员19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技能大师1名,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立项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教学团队5个。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在籍学生19.53万人,其中开放教育学生17.91万人(本科5.19万人、专科12.72万人),高职教育学生1.62万人,每年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30多万人次。
学校根据云南省构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按照总部+开放学院、学习中心、教学点的方式,已在全省建成28所州(市)和行业(企业)开放学院、134个县(市、区)学习中心、教学点;16个州(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124个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17个州(市)老年开放学院、122个县(市、区)老年开放学习中心;在南亚东南亚的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柬埔寨、泰国设立了5个境外学习中心。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及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凝聚力量,全面实施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巩固拓展省委巡视整改成果,坚持不懈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目标、以人才强支撑、以体系为基础、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增活力、以开放促合作、以平台为载体、以管理增效益、以文化创品牌,聚焦数字化大学建设和高职教育升本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动数字赋能教育教学,全面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构建“中高本”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覆盖城乡、开放高效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3+1”本科、“3+1+2”硕士及“3+1+2+3”博士联合培养模式和汉语培训、短期游学、人员互访合作模式,加快推进高水平新型大学和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更好地服务云南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努力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